2011年10月29日 星期六

策展理念 文/謝慧青(策展人)

動漫與當代藝術相遇  

 「ACA交流電」作為2011駁二動漫祭的首波主打活動,也是高雄市文化局接辦高雄動漫展後,展場移師駁二,企圖將動漫與藝術、文化結合的重要大展。共邀請三十六位優秀的動畫導演以及當代藝術家參與。

   AC在電子學中是交流電的縮寫,在此ACA則為Animation + Comics + Contemporary Arts 的縮寫疊合,強調的是本展將激盪出動漫與當代藝術之間的火花與創意流動。展覽內容呈現國內動畫導演創作的多元面貌,以及當代藝術家挪用動漫因子而創造出的藝術創作,為雙方營造一個對話交流的場域,激發出更多的創作想像。

   動漫因子對當代藝術創作的影響,可追溯自1960年代,在英國與美國開始興起的「普普藝術」,藝術家們大量將流行文化中的漫畫圖像帶入藝術作品,將高級與流行文化間的差異與疆界逐漸打破。如:羅伊李奇登斯坦運用了大量的漫畫作品元素進行再創作,也以誇大的方式諷諭了當時的流行文化;1990年代後,日本藝術家將日本特殊次文化中的動漫圖像與御宅族文化語彙運用在藝術創作中,將扁平化的日本當代藝術帶到世界藝術舞台。如:村上隆將動漫中的人物以極度誇張的方式表現,將代表日本特色的動漫文化,帶入西方藝術史的創作脈絡。台灣則是在日本動漫文化的影響下,藝術家將動漫畫圖像與元素在藝術創作中轉化再現;有些作品反映了藝術家的童年回憶與時代影響;而有些作品中,動漫圖像被借用來象徵流行、年輕的次文化,對台灣混雜的文化現象進行批判。

  同時,現今許多實驗動畫在表現形式、觀念與主題上然已與當代藝術接軌,除了借用了許多美術使用的媒材,如:黏土、水墨、油彩等,或引入電腦繪圖、互動式多媒體技術來呈現之外,劇情也不再是唯一重點,而有著更多元的意念呈現;而許多當代藝術家也運用了動畫的形式來進行創作與傳達概念,實驗動畫與藝術中的動畫作品,表現手法可說是如出一轍;兩方創作者在創作形式、觀念與主題上有著多重的共通處。

   展覽包括四個子題的展區以及一個動畫影展。四個子題包括:「運動畫」、「漫動畫」、「任藝天堂」、「鋼鐵之城」,以及影展「動畫地帶」,所有展區幾乎都囊括了動畫導演以及當代藝術家的作品,讓他們的作品在不同的主題地帶互相對話。展出作品內容除動畫作品外,也包括即時互動裝置、現場裝置、戶外燈光裝置、雕塑、版畫等等。

  ACA交流電」由「漫畫+動畫+電玩+模型/當代藝術」中有著共通元素卻又跨領域的展演及閱讀出發,強調出在動漫觀眾/同人創作/當代藝術家之間可能存在的多重身分及創作交流,作為「2011駁二動漫祭」這個本身就富含多元創作意味的事件的一個代表性詮釋。

1 則留言: